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培养一批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特举办第十九届“挑战杯”山东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即日起至2025年6月17日)
各学院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挖掘种子项目,参赛团队在系统内提交材料后,各学院提交项目汇总表,不限推报名额。
(二)校级推报
根据省赛、国赛要求组织校内选拔,结合推荐名额择优推荐参加更高级别赛事。
二、参赛条件
(一)凡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硕博连读生、直接攻读博士生若在2025年6月1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可按硕士研究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对应本科、二年对应硕士进行申报。
鼓励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的在读学生(主要指有国外学籍的外籍学生及中国籍海外留学生)和国内满足参赛资格的学生(包括外籍来华留学生),联合组队共同报送作品。相关要求参照上述内容。
鼓励“拥抱AI时代”学生创新大讲堂参赛团队做好参赛转化,积极参与赛事。
(二)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校赛阶段,团队成员需为我校学生,且不超过10人。每人至多只能担任1支队伍的队长。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
(三)晋级参加本届竞赛主体赛事省级决赛的作品不得参加本专项赛。参赛项目仅可选择其中一个赛道。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参赛范围之列。
(四)参赛团队项目须真实,严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若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情况,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并由相关责任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三、大赛分组
(一)“人工智能+”创意赛
本赛道为开放式创意赛道,注重作品的创新创意。参赛者可基于学科实际及兴趣爱好,借助大模型技术,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完成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的设计、开发和线上运行,体验人工智能原生应用从开发、展示到运行的全流程。
参赛作品形式:需提交项目策划书、项目视频介绍、线上链接等材料。
本赛道使用模型:
https://2025.tiaozhanbei.net/d49/ai_plus_cy
(二)“人工智能+”应用赛
本赛道鼓励广大参赛者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问题,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所长,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向纵深发展。作品(实物或者技术)须能通过视频或图文形式全方位展现。应用赛提供九大参考选题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农业发展、人工智能+工业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人工智能+环境保护、人工智能+政务管理、人工智能+文化旅游、人工智能+其他综合领域。
参赛作品形式:需提交项目介绍和展示材料、佐证材料等。
资源支持:
https://2025.tiaozhanbei.net/d49/ai_plus_yy
(三)“人工智能+”挑战赛
本赛道由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立足实际研发需求,提出需要破解的“卡脖子”难题,汇聚青年智慧集智破题。

题目方案和提交方式:https://2025.tiaozhanbei.net/d49/article/627/
四、相关支持
参赛学生可登录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官网(https://2025.tiaozhanbei.net/)获取模型、数据、算力、培训等资源,完成参赛报名和作品报送等工作。
五、大赛奖项
全国赛事将根据作品报送情况,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予以激励。优秀作品中,特等奖作品不超过10%、一等奖作品不超过20%、二等奖作品不超过30%,其余为三等奖作品。校内赛事将根据省赛要求和报名情况设置校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六、工作要求
各参赛团队需按照不同赛道提交规定材料:
(一)“人工智能+”创意赛:将项目策划书、项目视频介绍、线上链接等材料提交至在6月8日24点前提交至邮箱sdufxysjfwb@163.com,邮件主题为“赛道+团队名称+队长姓名+联系方式”,逾期不予受理。
(二)“人工智能+”应用赛:将项目介绍和展示材料、佐证材料等提交在6月8日24点前提交至邮箱sdufxysjfwb@163.com,邮件主题为“赛道+团队名称+队长姓名+联系方式”,逾期不予受理。佐证材料可包含专利证明、应用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人工智能+”挑战赛:根据链接中各题目的要求自行完成报名,在系统中提交作品。
(https://2025.tiaozhanbei.net/d49/article/627/)
七、联系方式
1、山东大学大赛QQ交流群:1047292808(请各参赛团队负责人入群,以便及时查收赛事有关通知)
2、请法学院各参赛成员加入法学院第十九届“挑战杯”山东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联络QQ群:957625276

3.以上内容若有疑问,请联系QQ:
米同学:1790511404
山东大学法学院团委
山东大学法学院学生会
文 丨 张慧依
审核 丨 曲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