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 正文

李伟:努力奏响中国海事审判之声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9        阅读量:


[人物名片] 李伟,山东大学法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2003级博士研究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青岛海事法院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曾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民四庭庭长,获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等称号。


潜心求学,意在格物致知

“选择这条路,就肩负起人间冷暖”,伴随着《冷暖》舒缓悠扬的旋律,一位女法官的形象进入视野,渐渐清晰。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等单位出品的法治题材剧《阳光下的法庭》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从女性大法官的视角出发,以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执行等典型案件中情与法的冲突与碰撞完成叙事。“这是一部反映新时代法官职业群体和聚焦法治进程的正剧,青岛海事法院全力以赴协助其成功拍摄”,为了帮助女主角尽快熟悉法院工作和法官生活,李伟向其介绍法官对法治的信仰,对正义的坚守,对事业的执着以及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持,加深了其对角色的理解。

“法律源于生活,又融入生活,仿佛了无生息,实际无微不至。”父母辈的一次诉讼经历使李伟萌生了学习法律的念头,“华东政法学院的四年大学时光是在晦涩的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刑法、民诉、刑诉、写作以及司法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中流转的,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斗转星移,潜移默化,她完成了法科生的大学之旅。本科毕业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实践让李伟意识到提升法学理论的紧迫性,“那时候案件不像现在这么多,高级法院的法官更多从事一槌定音的工作,还有对下指导的任务,让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了更深刻理解法的精神,掌握法律方法,在工作五年、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李伟报考了山东大学,在法学院继续攻读研究生。在近七年的求学时间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紧张关系从未消解,“那是艰难的七年,也是丰盈的七年,老师们为我打开了法学理论与方法的大门,带我一窥奥妙。许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常常被困在理论之原,师长们当年的指引仍在远方,好在越来越清晰可见”。李伟在理论与实务之间不断往返的一程又一程里,世事有所洞明,人情有所练达,法律职业素养与职业伦理基本养成。

2001年,李伟作为在校研究生参加了由山东大学法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主办的“全国法律解释与法律论证理论研讨会”,许多著名的法理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老师们的真知灼见,他们所散发的学术魅力极具感染力,让人一下子喜欢上了法解释学”。按照会议安排,李伟承担了整理会议纪要的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向微观论证的法理学——全国法律解释与法律论证研讨会综述》一文成功发表,并被《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收录,此文成为李伟法理学学术之路的开端。“春风化雨当如是,法学院的深造让我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从具体中抽象出一般的能力,赋予个案以生命的能力得到训练,审判的新天地渐次打开。


躬身裁判,追求良法善治

从传统民事审判到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再到法官培训,又回到涉外商事海事审判,26年的法律职业生涯涉及到民事审判的方方面面,既有涉及公民权益的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相邻关系之争,也有涉及外交关系的信用证止付争议,“案无大小,惟求公正。”李伟在山东高院民四庭担任了5年的助理审判员,连续参加了最高法院民四庭组织的三次裁判文书评选,次次获奖,获奖次数和等次至今保持着记录。期间审理的一起一审涉港案件,主合同约定适用内地法律,抵押合同约定适用香港地区的法律,本世纪初,内地法官不会用、不敢用普通法系法律的情形比较常见,“典型案件是可遇不可求的”,她决定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以香港地区法律作为处理抵押合同纠纷的准据法。“法官要保持相对开放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当事人举证和个人搜集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该案的抵押合同适用香港地区法律予以裁判,出现了一案依据两个法域不同准据法的少见情形。双方当事人以一审服判息诉表达了对判决的尊重。“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是法治进步的体现,更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基础”,从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到敢于挑战的工作精神,“人民至上”的法治要求在司法领域得到诠释。

“法官不是案件的亲历者,但要依据事实法律及时作出裁判。”因“蓬莱19-3”溢油事件产生的系列案件,从立案登记1000多件到最终判决近300件,涉及山东多地及外省零星当事人,稍有差池即会招致群众的不满,引发群体性事件,更容易引发海事司法的立场、公正性等敏感话题。作为案件处理的总协调人,李伟在接待好养殖户代表,解答大家的疑问疑虑的同时,要求审判人员排除干扰,克服心理倾向,依照事实和法律作出判断。“对于弱者的同情与悲悯是人之常情,但法官是理性职业,要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进行理性判断,正所谓只尊重事实,只尊重法律。”经过连续三个月的日夜研判、集中庭审、加班加点对比近百份送检油污样品,分析联合调查组发布的海水污染范围图后,审判人员主动向原告分析案件走向,劝说多数原告撤回了起诉;而审理期间的充分沟通与裁判的辨法析理换来的结果是,原告的诉讼请求虽然没有得到支持,选择不撤诉的那部分原告最终选择了一审服判息诉、案结事了。“有时候功夫在诗外”,裁判文书送达后,通过多次倾听养殖户的诉求,在解释“为何如此裁判”的同时,说明党和政府希望维护养殖户合法权益的立场,说明政府在修复海岸线和增殖放养海洋生物方面的行动,提高了裁判的可接受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司法是理性的职业,司法同样是有温度的事业,要在事实与法律之间,国法天理人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系好联系的纽带,尽量尽快弥合受损的社会关系,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26年来,李伟参与审理的上千起案件无不闪耀着法治光辉,在民三庭工作期间,案例两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其中“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诉青岛奥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成为最高法院第45号指导案例。2018年,李伟获得了肯定其职业作为的最高荣誉,成为第四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从首席大法官手中接过证书的那一瞬,我获得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力量”。


深耕海事,护航国家战略

2015年,因工作需要,在省法院工作了21年的李伟来到青岛海事法院担任副院长一职。山东沿海3345公里海岸线、16万平方公里海域是青岛海事法院的管辖区域,这片区域承载着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辖区拥有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烟台片区,在实现个案公平正义的同时,履行好保障辖区国家战略的使命是海事司法的职责所在。“海事法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既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晴雨表,又事关国家海洋权益的保护水平,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五年来,年年有大事,从波澜不惊到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护航国家战略,可谓任重道远。千头万绪,如何行稳致远?如何用行动诠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切都要从维护公平正义出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排在第一位的,是注重发挥海事司法作为人民司法所具有的普遍性职能,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个案定分止争,快速矫正被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又通过典型案件的审判向社会输出司法导向,在法治进程中贡献司法力量。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推广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的应用,优化当事人端、法官端的用户感受,实现网上立案、调解、审判、执行、信访、缴退费一网通办;加强诉源治理,建设海事纠纷多元化解开放平台,让更多法律服务主体有机会参与纠纷化解;加强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轻重分离,实现20%的审判力量解决80%纠纷,80%审判力量处理20%纠纷;加强司法救助工作,在脱贫攻坚战略、社会保障机制构建中贡献司法力量。2018年,青岛海事法院如期完成“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实现了最高法院向党中央、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2019年,海事法院的服判息诉率、案件结收比、改判发回率、调解撤诉率、裁判自动履行率、执行到位率等检验司法质量、效率、效果的主要指标在全省各辖区名列第一,18个月以上的长期未结案件清零。

“时代是出卷人。”一眼看上去,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这道难题显然超纲了,是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还是迎难而上化危为机?以拥抱现代科技的形式破题,既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又能实现长远的发展,一举两得。“我们用三天时间开通了互联网庭审的通道,之后,云诉服、云审判、云执行、云听证、云会议相继使用,我们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海事司法服务的各个场景,22朵海事司法云让海事司法从线下走上云端。”执行干警首次通过网络直播方式拍卖“正和58”轮,借助航拍器、VR拍摄相机,“全副武装”直播看船,执行法官不遗余力推介船舶,经过20次延时,最终以2888万元成交,超出起拍价1272万元,溢价率达78.7%。“我们召开企业、律所、行业组织、行政机关代表参加的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通过善意司法、文明司法与各主体一起抵御疫情的消极影响。通过加大对“正和58”轮溢价卖出等案件的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向航运界传递信心与希望。2020年截止到现在,青岛海事法院所有案件的平均审理天数减少了62天,审判执行时间同比减少了一半。

专门法院,专属管辖,自然有其独特使命,发挥好海事司法独特的职能作用是海事司法人要回答的另一道题目。近年来,青岛海事法院受理案件的诉讼主体涉及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世界10大航运公司,我国各金融企业和山东港口集团所有港口,他们正逐步成为外方当事人扣押外籍船舶、解决纠纷的优选地。青岛海事法院通过积极有效行使涉外海事司法管辖权,提升了中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马绍尔群岛籍“尼莉莎”轮扣押案中,外方当事人主动申请接受我国法院管辖,通过实施“活扣押”、允许完成剩余航程等措施,海事法院妥善化解了涉及中国、希腊、新加坡等六个国家利害关系人的船舶买卖合同纠纷,受到涉事各方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新船东主动更改船名为“尊重”,致敬中国法治。该案被《人民法院报》头版进行宣传报道,并载入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走向国际,描摹中国画卷

2017年5月,英国外交部为英国司法法院举办的首届国际商事司法论坛举办晚宴,29个国家和地区的51位法官出席。席间,代表中国法官参会的李伟用英文与英国、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同行自主交流,其表现获得中外法官的肯定,获得英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陪同的礼遇。这次随最高人民法院团组访问俄罗斯、英国最高法院,李伟参与了7场高水平的交流,议题涉及中国的海事司法制度、海洋环境保护、仲裁、调解与诉讼的关系等。“李伟很不错,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表达中国司法立场,代表中国法官形象”,代表团团长、二级大法官刘贵祥给予了肯定性评价。“我的成长经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映照”,高光的背后蕴藏着多年审判的磨砺和近十次海外游学经历的积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2005年起,李伟先后前往香港、德国、比利时、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六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学习、吸收、比较、鉴别、融合,实现为我所用,分享我之所用。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从汲取国外经验到用批判性思维自我扬弃,逐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信心,再到对外展现我国司法优势,李伟的经历是中国法治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2019年11月,李伟随山东高院团组赴英国参加为期21天的“英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司法经验”专题培训,“海事立法的兼收并蓄,司法的体制优势和海事法官的丰富经验已经让海事司法在国际上走在了前面,它将成为中国法治成果的典型代表”。

“立足海洋经济发展大局,推动青岛海事司法国际化是时代要求,我们责无旁贷。”“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发布海事审判白皮书、海事行政审判白皮书,到发布中英文双语白皮书和指导案例;从改版中文外网网站,到建设英文外网网站;从追求传统媒体宣传,到自媒体的建设;从致力于媒体的正面宣传,到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从加强与其他海事法院的交流,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参与海事立法工作;从到外国学习交流,到接待外国同行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海事审判……点点滴滴,时时处处,李伟着眼于构建海事审判的生态系统,致力于塑造中国海事司法平等保护的国际形象。“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研究基地和国家法官学院青岛海事分院是两块金字招牌,我们要恪尽职守,以更有效的行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海洋是人类的起源,也是人类的归宿,作为一名海事工作者,我们愿努力守护蓝色国土,守护蓝色经济之舟行稳致远。”眼前波平如镜,鸟儿自由翱翔,船舶正排队入港,一幅美好画卷。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lawschoolwangzhan@163.com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邮编266237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邮编250100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lawschoolwangzhan@163.com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邮编266237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邮编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