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校园动态 >> 正文

后浪与法·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 陈鑫源——不弃微末,久久为功

发布日期:2025-05-23    作者:     来源:     点击:

陈鑫源,女,中共党员,法学院法学专业2021级本科学生,现任2021级法学3班团支书、法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曾任法学院学术部部长、从文书院文化调研中心部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书院一等奖学金,山东大学三好学生、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山东大学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工作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我们生命中都有一座真正的山属于我们自己,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能够像鸟一样飞往我们自己的山。”



去探索,去尝试

正如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从单一评价体系的高中初入多元开放的大学,起初的我对一切充满好奇。我积极参加学生会的面试,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一次次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伙伴。从策划学术讲座到组织志愿活动,从模仿学长学姐的样子到独立统筹完成,从纰漏不断到有条不紊,我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一项项工作中不断成长。我曾紧张地走向人群,也曾忐忑地站上舞台,每一次跳出舒适区的尝试,都让我看见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所谓成长,不过是不断与新的自己相遇的过程。或许大学带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便是可以“试错”的勇气。



葡萄成熟时

作家三毛曾说:“我需要你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要你一定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付出的努力也许和当下的成绩不成正比,但所有弯路都有它的意义,无数次黑夜过后,总会迎来自己的星星。”我对于法学的初认知是源于一些律政剧和综艺,荧幕上的光鲜形象令人神往。直到真正叩开法律的大门,才明白这份光鲜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刚开始接触法学时,复杂的法律概念、晦涩的法条和深奥的法理让我一度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看着前几学期下滑的成绩,我有时也会陷入内耗,质疑努力的意义,也思考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否能迎来曙光。《毛选》上有这样一句话“所有事不是急躁能做好的,要有很大的坚持性和忍耐性才能达到最后的胜利。这个等待过程是痛苦的,而转折往往是在最后的坚持中。”下定决心要改变后,我开始静下心来,课堂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课后仔细整理笔记,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试着克服浮躁,埋下头来深耕学科知识,夯实基础,克服惰性。当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当振声苑的灯光关闭,当我背着书包走在昏黄的路灯下,我开始真正体会到“带月荷锄归”的充实。在看到大三学年成绩排名位列榜首的那一刻,我回看走过的这些日子,也会感慨一句:一笔一划,都不会是徒劳。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问到何时葡萄先熟透,你要静候再静候,就算失守始终要守。



爱在背后往前推

“梦为努力浇了水,爱在背后往前推”。同行的人,远比沿途风景更重要。在学业上,我遇见了许多循循善诱的老师,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塑造我们法律人的品格。在生活中,老师们亦师亦友,总在学生需要时伸出援手,让我们在他乡也有可以依靠的力量。在21级三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我迷茫时给出耐心建议的学长学姐,在无数个深夜与我并肩同行的伙伴,还有义无反顾爱着我的家人、在上千公里外承接我的喜怒悲欢的朋友。在这些相遇里,我一点点窥见世界的模样,收获很多温暖,也记得很多感动,然后对成为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有了更多的确信与坚定。

陈春杳杳,来岁昭昭。不弃微末,久久为功。


文 | 陈鑫源

图 | 陈鑫源

审核 | 付聪